吃喝玩樂

星期日, 11月 13, 2005

棺材板



棺材板是台南有名的特色小吃,除了因為名字特別之外,甜甜味道讓人一試難忘。
在基隆的廟口,第一次慕名吃這個台南小吃時,就覺得有點像香港吃到的西多士,同樣都是把厚片的多士(吐司)炸成金黃色,不同的是西多士會夾層放入花生醬,加一點糖漿來吃;而棺材板則是放入雞肉、青豆、紅蘿蔔、花枝、牛奶和上湯煮成的醬汁,再蓋上蓋子來吃。
台南的康樂街市場,又叫做「沙卡里巴」,是台南著名的小吃集中地,在沙卡里巴的入口處,就是有名的「 赤崁點心店」,棺材板就是從這裡開始的。1942年,美軍開始進駐台灣,當年一位叫許六一先生,偶然機會下學習西方的烹調技術。戰後,雞肝是高級的食材,於是將雞肝放入炸多士,結合中西飲食文化,發明了「雞肝板」,由於美味,所以大受歡迎。
有一天,台大考古隊到台南去考察,嘗到這味雞肝板,其中一位教授說,雞肝板的外形,好像他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,許六一聽了就打趣說,以後就叫做「棺材板」吧。自1959年起就正式使用「棺材板」這個名字。
後來,店傳到第二代許宗哲先生手上,將內餡由雞肝,改為海鮮和雞肉為主,就成了現今棺材板的做法,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代。
由於炸多士和海鮮等食材都容易變味,所以,棺材板還是要趁熱吃最好。

標籤: ,

4個留言

  • 15/11/05 00:44, Anonymous 匿名留言…

    版主很博學呢?想請教一下寫吃的材料是從哪裡找來的??? 遲些可以出書呢 ^^

     
  • 15/11/05 01:11, Blogger CS Killer留言…

    呵呵~ 不敢當,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吃,反而很少見我講潮流服飾等。
    要寫吃的話,最基本我是要吃過或接觸過,不然很難寫得出食物的特色。曾經有寫過不太熟悉的東西,但是要去形容那食物的美味,跟本就寫不出來,最後也就刪了那篇文章了。
    要找資料的話,大部份是自己親身跑去試一下就寫得出來了,也有在網路上找點補充資料,最好知道食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,那找資料也不會局限在小範圍,最好懂它的英文、中文和日文的叫法,就很好找了。

     
  • 15/11/05 16:04, Anonymous 匿名留言…

    多謝賜教!!! 要好有恒心才能寫83篇呢!!!
    有機會到台灣一定要嚐嚐^^

     
  • 15/11/05 18:26, Blogger CS Killer留言…

    也不會啦,一星期兩三篇就很快有這個數目。台灣飲食文化,結合中國、日本、香港各地特色,有機會到台灣吃真好。^^

     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