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喝玩樂

星期二, 12月 13, 2005

旗鼓餅

 

香港人很少會到台灣高雄那邊去玩,大概是因為那邊比較純樸的生活,不太適合香港人,也沒有什麼特產。前市長謝長廷想推動一下高雄觀光產業,將每年2月22至24日就定為「旗鼓節」,還開發自己的特產,「旗鼓餅」和「旗鼓酒」。
「旗鼓」指的是旗津與鼓山,是高雄最早發現遺跡(打狗文化遺跡)的地方,用「旗鼓餅」這個名字來特顯這是高雄的名產。
外型像日本的太鼓,用砂糖、麵粉、雞蛋做皮,內餡是芋頭或地瓜(蕃薯)兩種,跟據其包裝說明書說,是以傳統紅豆餅、雞蛋糕為樣本而構思出來的,其實就是將「大判燒」的外皮改為雞蛋糕,內餡改成芋頭和地瓜。說是餅,其實更像糕,但是官方說法稱用米做的才叫做「糕」,用麵粉做的就是「餅」(=.=a)。
這個旗鼓餅其實還有更深的一層意義,強調是本土族群和外來族群的融合。因為近年台灣的本土意識不斷加強,民進黨強調自己是本土人,而國民黨那些是外省人,以蕃薯代表本土的,芋頭代表外省的,希望藉著糕餅來提醒大家要種族融合。不過我個人覺得,如果真要做到這點,應該做出綜合的口味才對。
不管是芋頭還是蕃薯,其實配上雞蛋糕也是蠻好吃的,所以很多遊客都會一大堆一大堆的買回去。如果有機會到高雄走走,也不妨買點高雄的名產來吃吃看呢!

標籤: ,

1個留言

  • 16/12/05 01:48, Anonymous 匿名留言…

    無影射咩, 不過賣相對我就麻麻地啦, 或者好食都唔定既~

     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