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邊趖

位於基隆市的奠濟宮,有百多年歷史,不知何時起,在廟旁有很多小吃攤聚集起來,現在已有二百多家小吃攤在那裡,形成了著名的廟口夜市,而廟口夜市最有名的小吃,就是源自福建的鼎邊趖。
「趖」,原是指液體流動的狀況。「鼎邊趖」的做法是將白米磨成米漿,然後在鼎之中加水,燒熱之後,用芋頭沾油,沿鼎邊抹油,然後將米漿沿著鼎邊倒下一圈,看到米漿在鼎邊向下流動和翻滾,就可以蓋上蓋子。米漿在鼎裡,一邊烤一邊蒸,蒸熟後凝固形成「趖」。將趖拿出來後風乾,再剪成細塊,就成為「鼎邊趖」。
鼎邊趖有不同的吃法,可以乾拌、炒煮,而夜市最常的吃法則是煮成湯。將肉羹、蝦仁羹、金針、香菇、魷魚絲、丁香魚乾、蝦乾、竹筍絲等熬煮湯頭,再加上椰菜(高麗菜)、芹菜和炸蒜泥等,最後加上趖片,就成為了鼎邊趖。
鼎邊趖有彈性而帶點靭度,加上不同的種類的配料,湯頭鮮美而材料豐富,到基隆絕對不能錯過廟口的鼎邊趖。
標籤: 喝的豆知識
3個留言
於15/1/07 00:59,
匿名留言…
了解能力很差,讀後始終不明白如何製作,有時候也不禁驚訝,是如何想出來的食物,不過,感覺應該好吃便成
於15/1/07 01:28,
CS Killer留言…
剛好youtube有一條短片,看了可能就會明白。 =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mcVZ9M1--E
於16/1/07 10:48,
匿名留言…
未食過好食既, 下次有機會去基隆試下先.
睇完條片好想食~T_T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