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蔥薄餅

據史記載,春秋時代晉文公逃難離國,因為走投無路,饑餓難當,隨從介之推將自己大腿上的肉,割下來煮給晉文公充飢。後來晉文公回國當上君主,所有隨從均有封賞,但忘記了介之推。後來晉文公派人請介之推當官,但介之推婉拒了並隱居山中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迫他出來,大火燒了三天,不料卻讓他與母親一同燒死山上。晉文公很傷心,下令在山上建廟以紀念介之推,又將冬至後第104至106日三天,訂明全國禁止生火,所以又叫做「寒食節」。到了唐朝時,百姓開始在寒食節時上山掃墓,而到了宋朝時,寒食節則被清明節取代。
潮汕人在清明節還保留了寒食的習俗,家家戶戶都會在清明節時食「薄餅」。潮州薄餅的餅皮是用麵粉加水攪拌後,在熱鐵板上烙成圓形的麵粉皮,由於餅皮極薄,所以做出來的餅食就稱為薄餅。薄餅有分為鹹餡和甜餡兩種,鹹餡的做法是將雞蛋絲、肉絲、韭菜、豆芽菜、香菇絲、臘肉等餡料,放在餅皮上,然後像春卷那樣捲起來吃。而甜餡則是以「糖蔥」為餡,所以又叫做「糖蔥薄餅」。
糖蔥是用蔗糖或麥芽糖加熱煮溶後,將糖漿不斷拉扯後轉成白色,然後將糖漿拉成中空長條狀,再切開為一段段,形狀就好像蔥白一樣,所以稱為「糖蔥」,冷卻後糖蔥會變得酥脆。
以前小販會帶著一個鐵皮箱子,前面有塊玻璃,可以看到裡面一排排的糖蔥,購買時,小販會將糖蔥放在薄餅皮上,再撒上芝麻和椰絲,像春卷那樣捲起來,就成為糖蔥薄餅。薄餅皮帶一點靭性,糖蔥入口即溶,酥脆又帶有甜味,加上芝麻和椰絲的香味,令人回味無窮。
2個留言
於24/4/07 23:20,
匿名留言…
原來「糖蔥」的蔥是指形狀,領教。
不過多得特區政府,現在很少見這種街頭小吃了...
於25/4/07 01:14,
CS Killer留言…
在西灣河太安樓,有一檔賣雞蛋仔的檔,因為被蘇絲黃在雜誌介紹過而變得很出名,他那裡有賣糖蔥薄餅,有興趣可以去吃吃看。=)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