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喝玩樂

星期二, 12月 04, 2007

咕嚕肉



據說咕嚕肉的製作方法源自糖醋排骨,由於製作方法年代久遠,故名為「古老肉」,其醬汁以山楂、米醋、砂糖等為原料,配以炸得香脆的豬肉而成,後來才漸漸演變成今日的咕嚕肉,又或者寫成咕咾肉。咕嚕肉是粵菜中的經典,也是最為外國人所熟悉的一道中國菜。差不多所有粵菜館都有這道菜,其製作方法並不困難,但每一個細節都要花點心思,以及下功夫,才能做出好吃的咕嚕肉。
傳統做法是選用五花腩來做咕嚕肉,不過現代人怕吃肥豬肉,漸漸改用脢頭肉代替,肥肉跟瘦肉比例由七三改為三七。將豬肉切件後,傳統是以山楂汁或酸梅汁來醃肉,而不使用梳打粉,避免令肉質失去彈性。醃好的肉塊要掃上蛋漿,然後沾上薄薄的一層生粉,要避免沾上過多的蛋漿和生粉,否則蛋漿和生粉黏結成厚塊後,炸出來的肉塊就會變得厚實。
先以猛火滾油將外層的脆漿炸至凝固,以免脫落並將肉汁鎖著,再轉慢火將裹在內裡的肉炸熟。然後將炸好的肉塊撈起,放涼兩三分鐘,待外層的脆漿硬化後,以猛火再炸一次,待炸至金黃色後撈起,這個步驟是做到外皮保持鬆脆的竅門。
咕嚕肉的醬汁酸中帶甜,主要是以米醋、茄汁、喼汁、豉油、片糖或砂糖、山楂汁或檸檬汁等調製而成,要做到甜酸恰到好處,醇厚而不嗆喉。除了醬汁和肉塊之外,咕嚕肉還少不了配料,特別是菠蘿更是不可或缺,此外還有青椒、紅椒、洋蔥等,也很常見。將配料放到油鑊爆炒,炒熟後倒入醬汁,並以生粉勾芡,最後倒入炸好的肉塊,快炒兜勻,讓每一塊肉都能沾滿芡汁,就可以上桌。
好吃的咕嚕肉要甜中帶酸而不嗆候,外皮鬆脆而不厚實,肉塊帶有肉汁而有彈性,不會因油炸而變得乾硬,芡汁均勻地包裹著每一塊肉,做到俗稱「掛面」的效果,集色、香、味於一身,令人想起也不禁口水直流,難怪連外國人也對它印象深刻,一試難忘。

標籤: ,

2個留言

  • 5/12/07 16:35, Blogger pig留言…

    其中一個版本是咕嚕這個名字來自老外愛吃京都骨,上酒樓必叫,但樓面伙計又聽唔明只聽到老外的「咭尼咕嚕」,而老外又唔識食細骨,所以就叫這個無骨版的京都排骨做咕嚕肉。

     
  • 5/12/07 18:43, Blogger CS Killer留言…

    =) 謝謝分享,很有趣呢!

    我外公年輕時愛四處遊歷,小時候常會做一道糖醋排骨,跟咕嚕肉做法相似,卻跟京都骨做法不同。現在,咕嚕肉改良版是生炒骨,也同樣很受歡迎。

     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