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喝玩樂

星期六, 4月 23, 2011

簽語餅

 

在北美地區的中餐館,結帳付款前,會送上簽語餅(fortune cookie),也稱為幸運餅乾。這種餅乾外皮酥脆,內裡會夾著一張小紙條,上面寫著文字。這些簽文,多是翻譯為英語的中國成語、祝福和勵志話語、似是而非的預言等,在簽文的背後則印有一些幸運數字。這些中餐館的小玩意,很受外國人喜愛,不過在香港、台灣和中國大陸等地區,卻不見蹤影。雖然簽語餅的起源已難稽考,不過一般都相信是源自日本的「辻占煎餅」。有說是由日本人萩原真於三藩市將它改良成簽語餅而成。
在二十世紀初,簽語餅是純手工製作。發明了生產機器後,才慢慢大量化生產起來。簽語餅的主要材料是麵粉、糖、油、雲呢拿,首先將調好的麵粉漿注入到烤盤上,蓋上蓋子然後在機器加熱。當蓋子再次打開,麵粉漿經過熱力和壓力後會變成薄片,製法有點像香港的蛋卷。趁著薄餅皮還是軟的時候,將寫有文字的小紙條,放到薄餅皮裡包著,然後在金屬棒上輕壓對摺,放到架子上冷卻後就完成。
這種日本人發明、中國人發揚、吃在美國人肚裡的簽語餅,每年生產量達到30億個。儘管大家都不會把簽裡的預言和幸運語句放在心上,卻有不少人喜歡把上面印著的幸運數字,拿來買彩券碰碰運氣,據說2005年三月,還真有百多個中獎者,是跟據簽語餅上的數字成為幸運兒呢。

標籤:

0個留言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