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喝玩樂

星期六, 3月 24, 2012

金必多湯

 

清朝末年,歐洲人開始與中國通商,由於國情的差異和語言的不同,造就了一個新興的中介角色,稱為「買辦」,負責協調雙方進行買賣,也有不少人因而致富,像顯赫的何東家族正是以此起家。葡萄牙人稱買辦為「 Comprador」,而當時上海的西餐廳,就流行一道「Comprador Soup」的經典料理,並音譯為「金必多湯」。
金必多湯名字貴氣,看上去像周打湯,但其實並非源自西方,而是為了迎合上海有錢人、買辦,以及上流社會人士而創作的一道中西合璧料理,湯底是奶油(忌廉)濃湯,內裡則加入魚翅、金華火腿、鮑魚絲(現多以雞絲代替)、胡蘿蔔絲等,並在湯上灑上幾滴龍蝦油,揉合中西特色之餘,也彰顯豪氣十足,跟豉油西餐一樣,算是最早期的中式西餐創意料理。
由於使用的材料名貴,以海味為主,入口鮮甜層次豐富,令人一嚐難忘,確是甚受上流社會人士喜愛,同時既可以炫耀其懂得洋人文化,滿足虛榮心態之餘,又可以向洋人突顯其中國的特式。中西文化交匯的融合和衝突,也正好反映在其中,明顯地,外國人未必都能接受魚翅、火腿等材料入饌,這道料理只是在上海、廣州、香港等地流行。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,這道湯已經逐漸少見,坊間能喝到的地方不多,成為回憶裡的味道。

標籤: ,

0個留言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