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喝玩樂

星期二, 8月 26, 2014

蝦猴 Mud Shrimp

 

蝦猴喜歡生長在多沙泥的潮間帶,藏在沙泥灘約半公尺深的洞穴棲息,海水退潮時會躲在洞穴裡,潮漲時則爬到洞口覓食,捕食海藻及浮游生物。蝦猴頭部像螻蛄,所以又叫做「螻蛄蝦」,身長約三至七公分,有點像細小版的蝦蛄(瀨尿蝦)。其甲殼軟薄,雄蝦猴體形較大,雌蝦猴體形修長,身體呈墨綠色,生長在台灣、香港以及越南一帶水域。在台灣,主要分佈在苗栗縣到雲林縣沿海,是鹿港有名的名產。
早期漁民會趁著退潮時,到沙灘去捕捉蝦猴。漁民會細心觀察,找出牠的洞穴,再用耙子或鏟子去挖掘。抓到蝦猴後,就會進行清洗,挑選有抱卵的雌蝦猴,然後以粗鹽來醃漬蝦猴。由於早期沒有冰箱去保存食物,醃漬就是傳統保存蝦猴的方法。醃過的蝦猴帶有特殊的鹹香,鹹味入口化開後有回甘,有說一隻醃漬的蝦猴,就可以配三碗粥來吃。現在蝦猴改以醬油和香料來醃漬,鹹味就沒有那麼重,符合現代人注重低鹽的飲食習慣。
現今料理蝦猴的方法,主要是以油炸方式做成蝦猴酥,將新鮮的蝦猴清洗乾淨後,裹粉後以油炸,炸得甘香酥脆,色澤金黃,加點胡椒鹽和九層塔來調味,其肉質鮮甜,美味可口,尤以帶有飽滿蝦卵的母蝦猴,最受食客歡迎。
自從蝦猴酥的理料方法出現後,蝦猴的需求大增,傳統的捕捉方法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,於是漁民改用抽水馬達,以一根長管子插入泥沙中,再以強勁水柱,將躲在洞穴裡的蝦猴沖到沙面上,由於牠行動緩慢,漁民就可以輕易的捕捉到牠。但這種捕捉方式,做成濫捕的結果,而且嚴重破壞了潮間帶的海洋生態,加上海水的污染,令到蝦猴的產量急劇減少,售價也愈來愈貴。

0個留言

發佈留言按此留言